查看原文
其他

卓越趁芳年!浙大中文,唤你弄潮攀登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0-08-18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苏轼


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如钱潮涌起,长驱千里,踏上了现代教育的新征程。中文学科承百年之传统,开未来之新境,为勇于进取、敢于弄潮的时代健儿奏响了新的乐章,呼唤着优秀学子,弄潮攀登






新荷叶




新荷叶,强本聚英才。
古学新知同邃密,专精通雅重镕裁。
设帐待君来。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培养的目标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战略需求,培养有志于从事汉语言文学基础研究特别是关乎中国文化传承的经典和绝学的拔尖人才,打造致力于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关注民族前途与人类命运的中国文化建设者和引领者。
   
 强基班的同学,如同初生的荷叶,崭露尖角,才华横溢,借助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强大的学科优势,在高端的学科平台中进行培育,将获得成长的广阔空间,向古今会通、精博汇融的学术目标迈进。

平台高端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级“大中文”实验区,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实施基地。


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级重点科学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推广中心。

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的优秀等级,总体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的第一方阵。

名师汇聚

汉语言文学专业名师云集,俊彦汇聚。现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5人,文科领军人才3人,他们都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资源丰富

本专业具有完备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中文系“七七”校友奖学金等十余项。






江南好




江南好,学养古今醇。
一脉之江通湖海,百年家法作梁津。
渊雅有其伦。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发端于1920年之江大学文理学院国文系及1928年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国文系。传承百年,渊源有自。强基班的同学将在无数光芒灿烂的前辈学术大师所奠定的学风和基础上,沉潜涵泳,以醇厚的学养,创造新的辉煌。


学脉悠远

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产生和培养了夏承焘、姜亮夫、王焕镳、胡士莹、任铭善、蒋礼鸿、沈文倬、徐朔方、吴熊和、郭在贻等学术大师和著名学者,他们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楚辞学、经学、词学、曲学、先秦诸子、话本小说等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建立了中文学科传承有序的学统,树立了谨严纯正的学风。


浙江大学的古文字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呈现出古今贯通、源流并重的特点。姜亮夫的《古文字学》《文字朴识》结合古代社会文化史、古音韵学讲授古文字原理、考释古文字,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蒋礼鸿的《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郭在贻的《俗字研究与古籍整理》等论著在俗字研究方面导夫先路。

成果蜚然

承前辈大师之遗绪,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的现任名师同样以精深的学术成果享誉学林。







曹锦炎《甲骨文校释总集》


曹锦炎,浙江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甲骨文校释总集》,是百年甲骨文研究的再开拓,是目前对商代甲骨文进行整理的最新最全面的成果,为甲骨学的进一步研究夯实了坚实的基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


张涌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敦煌语言文字学家。《敦煌俗字研究》是一部规模宏大、新意迭出的学术专著,在敦煌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胡绳青年学术奖,思勉原创奖等多种奖励。







王云路《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


王云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建构核心义研究模式,为词义研究开拓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汪维辉《汉语核心词义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汪维辉,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著名训诂学家。《汉语核心词义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在充分占有材料、详尽准确描写的基础上,探讨核心词历时演变的客观规律。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胡可先《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


胡可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著名出土文献研究专家。《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透过石刻文献探讨文学家族传承千年的家风、学风与文风,揭示唐代文学生态的多面向。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方一新《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


方一新,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著名训诂学家。《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考辨东汉可疑佛经,是汉译佛经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最新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清波引,卓越趁芳年。
揽胜披文春雨足,寻经考史慧灯传。
直上鹤冲天。

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的培养机制,注重衔接,既包括本硕博学制的衔接,更强调在厚实的古文字、古汉语、古典文献、古代文学的基础上,经史文艺的衔接,如清波导引,使强基班的同学在经过扎实的学术训练后,成长为未来的学术领军人才。

名师引领  本博衔接  拔尖培养


强基班建立名师引领、骨干支撑的高素质的博士导师队伍,而且由这一队伍从事本科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重要举措有一对一导师制,名师直接给本科生授课,学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

强基班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免试攻读博士研究生,这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进入“强基计划”就坐上了人才成长的高速直通车。

强基班在目标上,既培养解决国内实际问题的引领性人才,又培养具备国际话语权的后备高端人才。

重视基础  发挥优势  突出核心  凝练方向


强基班加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基础训练,强调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打牢“强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根基。

强基班利用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领先优势,夯实古代汉语基础,完善古典文献学训练,提高古代文学修养。

强基班以古文字学与出土文献为核心,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在经典和绝学领域能够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

强基班设定“3+1+X”学制,本科阶段重基础,博士阶段分方向。重点凝练为“文字学”“汉语词汇史”“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经学与小学”四个方向。以古文字学为基础,又不限于古文字学。

学生体验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学习古代文学,不就是吟诗作赋,赌书泼茶;又或是寻章摘句,皓首穷经。我觉得加以综合与折中,才是我们专业的特色,那就是实证与思辨、分析与审美的紧密结合。或许又有人会这样问:时代日新月异,为何还要去钻研古人的吉光片羽。我以为恰恰相反:古代文学本非独向黄昏的青冢,我们驻足回望,也并不只为凭吊古丘下的衣冠。一方面我们把古人美的境界传承下去;一方面我们也发掘存在于传统中的全新可能。本着这样的体悟,自然就不会有白发死章句的困惑,取而代之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还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欢喜心。
——潘石昀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承载着朴学的历史传统,浙大中文系开设许多古典文献学方向的课程。音韵、文字、训诂,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版本、目录、校勘、汉语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些都属于古代汉语的范畴,在语言文字、古籍书目漫长的发展岁月里,都是我们探寻的对象。
有人会觉得这方面的学习枯燥无趣,从我的“私心”角度而言,了解到任何一个时代的古人说什么话、写什么字,都是非常精彩和有趣的。扎进故纸堆,字斟句酌、向上溯源,做着每一本现代人所读的整理本古籍的幕后工作。对于读好中国古代书籍、传承古典文化而言,古典文献学是难以或缺的。
——张译丹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从我个人来讲,对古代文学的喜爱很早就有了,但最初也不过停留于诗词记诵和欣赏层面。真正开始接触到文学研究层面,始于大二修习的一门《唐宋词研究》课程,自己在修读过程中完成了一首词的笺注尝试。在这之后,我才渐渐走进了古代文学的殿堂,略窥学术研究的门径。古代文学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传达深刻的审美体验。我们期待更多人的加入,与古代文人一起,感受“悠然见南山”的诗意与适性,感受“穷年忧黎元”的民胞物与情怀,感受“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洒脱气概。
——诸佳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
直博保送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中文系(编辑:沐贞)
今日编辑:佳乐
责任编辑:金云云


推荐阅读


1.3分钟动画短片,带你读懂浙江大学强基计划!

2.最是难忘,校园点滴!浙大美好时光,戳中你的心窝
3.这堂云端的浙大公开课,重磅!
4.在浙大,有一个学科培养了19位院士,它有什么奥秘?
5.跨越半个世纪的神仙友情!在浙大,有一个班级从未分离
6.@全球浙大校友,浙江大学123周年云校庆正式开启!

点亮在看,浙大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